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分析丨碳酸锂正经历周期浪潮,现在是购车的最好时机吗

前言:尽管碳酸锂期货仍在强势反弹中,赚钱效应也逐渐扩散,但机构们对此反应冷淡。这种选择性忽略的现象非常怪异,和欧美等国强行摁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一样,国内新能源汽车概念也像是被下了诅咒:跌得深不见底。也难怪,最近关于围剿电动汽车的阴谋论盛行。 

从走势上来看,碳酸锂期货此轮反弹力度很大,成交量较今年一、二月份明显放大;上周碳酸锂期货价格开始震荡,3月15日碳酸锂期货主力(lc2407)最终收于115050元/吨,较年内低点(2月20日92450元/吨)仍有24.45%的涨幅。

一、阴谋论:扼杀电动汽车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流行“欧美日等国家联合扼杀电动汽车”的阴谋论,与近两年以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为首的龙头企业股价被长时间打压非常契合。但和国内新能源汽车一直产销两旺的盛况相比,颇有撕裂之感。除了资本市场不看好电动车之外,一些原本信誓旦旦预定电动车市场龙头位置的大企业态度也发生180度大转弯。 

2月底,苹果正式解散代号“泰坦”的电动车项目,前期的上百亿美元投资灰飞烟灭;奔驰宣布暂缓“2030 年全面电动化”战略,转为“未来十年将继续燃油车的研发和生产”;在今年年初宣布要关停所有电动车生产线的美国传统汽车巨头福特,突然改弦更张,推迟了新工厂开设计划;奥迪则早在去年年底就宣布放缓电动车推出速度。因此,财经媒体人叶檀表示:一时间,国内风声鹤唳:电动车即将被世界抛弃,中国成了电动车孤岛。

二、锂价不振,谁得利?

国内的机构喜欢把电动车行业不挣钱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车企同行们的恶性竞争即低价策略。甚至是在上述阴谋论不断发酵的时候,仍然坚持认为是国内电动车企业在海外的“低价倾销”,导致了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大国最终对中国车企关上了大门。在机构们眼中:上游锂矿企业因碳酸锂价格低迷而亏钱、下游车企因大幅降价而亏钱、广大供应链企业因恶性竞争同样挣不到钱,得出了“全产业链没有赢家”的结论。 

但他们忽略了两个事实:(1)长期低迷的锂价,大大降低了全球电动车的生产成本,国内更为明显;(2)国内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和集群效应,大大降低电动汽车全产业的交易成本,特斯拉也获益良多。以上两个事实,最终决定了国内车企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和降价空间。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市场爆发前期,车企们有着强烈的让利冲量意愿。

三、当下,购车的最好时机

国内机构在“国运”之争中的短视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国内的机构普遍同时担负着“交易员”的角色,在各种概念之间快速漂移,和散户们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他们能看到国内电动车企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的迭代,能看到国内电动汽车产业链占据新能源汽车绝对核心地位,能看到国内外消费者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汽车,能看到电动汽车行业在疫情之后扛起就业大旗的社会功用,他们就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今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2万辆和1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9.4%,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从各方面数据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三分之一(机构预估普遍在35%左右),至此国内新能源汽车征程已走完第一阶段即跑马圈地阶段。 

从去年年底开始,低端车型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汽车普遍开始大降价。春节刚过,比亚迪率先宣布降价,旗下两款车型最低售价为7.98万元,平均降价2万元。随后,长安启源、哪吒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品牌纷纷跟进降价,降价幅度从5%至15%不等,价格下降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对于以“代步”需求为主的消费人群来说,当下的低端车价格的性价比较高,具有吸引力。

后续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业已反弹的碳酸锂期货价格会逐渐兑现到碳酸锂现货上,造车成本也会水涨船高。现在购车,或许是个不错的时机。

部分外部资料来源:

1、叶檀财经:《电动车被世界抛弃 中国就此成为孤岛? 我拼命挖出真相 现实异常残酷》

       原文标题 : 分析丨碳酸锂正经历周期浪潮,现在是购车的最好时机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