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行业报告 | 电力设备、氢能、充电桩2024年度投资策略:紧抓输电与用电侧增量机遇

摘要:

回顾与展望:投资正在从发电侧向输电侧及用电侧转移

电力设备指数 2023 年下跌 6.54%,跌幅小于电新其他板块。新能源供需已从紧张转向宽松,而全球正在面临愈发严重的新能源排队并网问题,投资从发电侧向输电、用电侧转移的趋势愈发显著。

电力设备:主网建设和设备出海维持行业景气

能源保供与双碳目标的叠加,显著提升电网主网投资需求,我们预计24、25 每年核准开工至少 4 条直流,柔直渗透率有望提升至 50%以上,2023-25 年换流阀新增市场可达 48/101/99 亿。欧洲电网扩容加速,2023年 1-10 月中国变压器/电表出口同比+15.8%/+19.7%,海外出口潜力大。

氢能:电解槽放量叠加行业标准化带来新机会

2023 年初至今电解槽招标 1.6GW,我们认为随着制氢端项目大规模立项核准,24 年电解槽需求预计 3.2GW,迎来招标放量,2023-30 年 CAGR 预计可达 35.3%,是新能源增速最快赛道之一。行业标准正逐步落地,70MPa储氢瓶标准出台,催生储运环节新增+替换需求。各省加氢站+氢能高速规划落地提振氢能基建需求,我们测算到 2025 年加氢站需求 840 座以上。

充电桩:需求提升叠加政策助力加速行业发展

全球电动化加速、补能需求提升及充电桩利好政策的持续助力下,国内快充渗透率有望提升,海外充电桩需求紧迫,行业有望进入加速建设期。我们认为模块及整桩环节有望率先受益。根据测算,我们预计 2026 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新增规模可达 389 万台,对应 2023-26 年 CAGR 为 57%,其中公共直流充电桩新增规模可达 272 万台,对应 2023-26 年 CAGR 为 76%。

回顾与展望:投资正在从发电端向输用电端转移

回顾 2023年,电源侧加速投资带动板块业绩分化。2023 年 1-11 月,电源投资完成额 7713 亿元, 同比+39.6%;电网侧投资完成额 4458 亿元,同比+5.9%。电源侧大力投资带来的风、光出力波动以及消纳问题将对电网带来较大运行压力,促进电网输电侧及下游用电侧投资在 2024 年加速增长。2023Q1-3,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高增的有:储能(+93.9%)、电力运营商(+60.4%)、充电桩(+50.7%)、核电(+40.3%)、电网设备(+11.2%)、光伏(+16.9%),而风电(-18.5%)、锂电(-19.2%)、氢能(-39.9%)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盈利能力出现分化。

展望 2024年,核心矛盾从风光占比低变为消纳能力不足。截至 2023 年 11 月,风、光累计装机占比已达到总装机的 34%,从增量来看,2023 年 1-11 月风、光新增装机 212.4GW,同比+142%。随着国内风、光装机占比逐年提升,且电网投资增速始终小于电源投资,发电高峰期的消纳问题将成为核心矛盾。光伏、风电经历了快速的技术进步、产能扩张、成本下降,供需已经从紧张转向宽松,而全球正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新能源排队并网问题,投资将加大对输电、用电进行升级改造,建成适应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包括解决消纳问题的特高压与配电网建设、绿电制氢、虚拟电厂、户储,提升电气化水平的电动车、充电桩,都将是重要的投资方向。

电力设备:进入特高压建设和出口高峰期

截至 2023 年 12 月 25 日, 电网设备(申万)指数收益率为-5.7%,沪深 300 收益率为-13.9%,电网设备相对超额收益为 8.24%。收入端来看。2023 年以来,已经有 4 条特高压直流项目获得核准。“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 交 14 直”总投资 3800 亿。2024 年预计会核准开工 5 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和 1 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其中甘肃-浙江目前已经确定在工程送端换流站采用全柔性直流方案,电压等级 800 千伏,输送容量 800 万千瓦。而柔直技术的推进将为产业链各环节如换流阀、高压直流输电线缆等带来较大的收入弹性。 预计 2024-2026 年特高压投资额分别为1152/1251/1653 亿元,同比+55%/9%/32%,换流阀市场有望在 2024 年新增 101 亿元投资,其中常规阀市场空间新增 30 亿元,柔直阀市场空间新增 71 亿元,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成本端来看,2023 年铜、钢、铝的期货价格走势整体保持相对平稳,电力设备成本侧相对可控, 其中铜价在 63400-70400 元/吨,钢价在 3400-4350 元/吨,铝价在 17500-19500 元 /吨。预计 24、25 年特高压线路核准量将维持高位,柔直渗透率提升将带动平均单线价值量的提升,同时上游铜、钢、铝原材料成本保持相对稳定,特高压设备市场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

电力设备出口有望迎来加速增长。从出口金额看,2021 年初至今国内变压器及高压开关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 2023 年 9 月变压器出口金额为 5.21 亿美元,高压开关及控制装置出口金额为 3.04 亿美元,均实现自 2020 年以来的最大单月出口额。 从市场机会来看,近期欧盟委员会将制定一项 5840 亿欧元(约人民币 4.55 万亿元)的计划,其中4000 亿元投资配电网、1700 亿元投资电网数字化。欧洲电网扩容需求将持续增长,但欧洲电网整体比较老旧,欧洲大陆40%的配电网已经使用超过 40 年,更新换代需求逐步加强。由此可见,欧洲电力设备市场从增量设备和存量改造方面都有较大潜力,因欧洲本土扩产缓慢,国内公司在欧洲市场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分布式促进虚拟电厂成长。虚拟电厂主要盈利模式包括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交易、电力现货交易。目前国内虚拟电厂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前期试点阶段,多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两网开展系列示范项目,以参与需求侧响应为主要运营和盈利模式。同时各地出台辅助服务市场政策,引导虚拟电厂参与系统调峰调频,国内虚拟电厂有望迎来快速可持续发展。

氢能:电解槽需求放量,绿氢平价在即

电解槽市场需求将维持增长 2023 年 1 月-12 月初电解槽招标达到 1.6GW。招标中标项目来看,2023 年 1 月至 12 月初,合计电解槽招标量1.6GW,相比 2022 年出货量增长 97.13%。且招标项目规模以大项目驱动为主,招标技术路线以碱性电解槽为主。依据统计项目数据对 2024 年电解槽新增需求进行测算,2024 年电解槽新增需求约 3.2GW,增长态势仍将持续。2024 年电解槽潜在需求最大值约 6.5GW,其中电解槽超预期需求约 3.2GW。

技术将主导产业链竞争。现阶段来看,碱性电解槽现阶段价格企稳,从 2023 年电解槽中标情况分析,价格端并没有市场预期中的快速降价和恶性竞争。远期来看,风光耦合制氢系统目前有三大发展趋势:各环节工控要求提升、IGBT 替代晶闸管、电解槽大型化、低能耗宽负载。因为氢能项目具有初始投资高,制氢相对危险等特点,所以业主方对电解槽要求较高,现在对电解槽需求从有产品到有好产品过度,竞争壁垒或将提升,产业链有望进入以技术为导向的竞争模式。

氢能将从政策变为盈利驱动 。中长期来看随着核心储运环节降本,加氢站规模高 速提升,应用场景下沉,氢能商用化应用赋予长远逻辑。2023 年以来,以中国石化、中煤集团为代表头部企业纷纷加速推进绿氢应用项目的落地,主要应用在绿氢耦合制烯烃、绿氢制甲醇、绿氢合成氨、绿氢绿电耦合、加氢站等领域。

氢能基建需求提振加氢站需求 。截至 2023 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加氢站达到 329 座左右,结合各地 2025 年规划,2025 年需要达到1167 座,目前还有 838 座加氢站待建。

充电桩:行业加速建设,出海空间广阔

政策持续加持,行业全面加速。2023年 2月,部委明确新增公用桩与公共新能车比例力 1:1 的目标;4 月末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5月初国常会强调适度超前建设充电桩,国内官方层面持续出台政策有望进一步刺激充电桩建设热情。 预计 2026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新增规模有望达到 389 万台,对应 2023-26 年 CAGR 达 57%,其中公共直流充电桩新增规模有望达 272 万台,对应 2023-26 年 CAGR 达 76%。

欧美充电建设落后,设备出海正当时。在欧美新能源车保有量迅速提升的背景下,根据 SP&Global 数据,2022 年欧洲/美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分别约为48/14 万台,对应公共车桩比分别约为 16:1/21:1,欧美公用桩覆盖率较低,有较大提升空间。美国 Level2 的交流充电桩售价在 1,200-6,000 美元的区间,而美国在售的来自中国品牌的同级别交流桩均价约为 300 美元,国内企业价格优势明显。且基于欧美市场对充电桩产品品质的要求普遍更高,促使欧美充电桩与模块产品定价较高,盈利空间大。国内产业链有望凭借更成熟的供应体系,以及更优性价比,承接海外充电桩建设需求。

高压快充及超充成长可期。根据电流输出方式不同,充电桩可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截至 2023 年 9 月,我国公共桩保有量中交流桩占比 57%,直流桩占比 43%,根据中国充电工况的数据,目前超充桩(≥250kW)占比7%,超充桩的市场仍在起步阶段。近期以华为、小鹏、理想、特锐德、盛弘股份为首的头部企业陆续出台超充桩建设规划,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国内超充桩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有望引领国内超充桩进入加速建设期。

结尾: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加速、补能需求提升、以及利好充电桩政策的持续助力下,充电桩行业有望进入加速建设期。 模块及整桩环节有望率先受益与行业建设需求起量,相关企业:科士达、盛弘股份、英可瑞、通合科技、绿能慧充。运营商环节,有望受益于充电利用率提升,相关企业:特锐德、万马股份。超充桩产业链仍处于发展较早期阶段,在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头部企业的积极布局下,渗透率有望迅速提升,相关企业:双杰电气、永贵电器。

电力设备出海相关企业:海兴电力、三星医疗、思源电气、中国西电、金盘科技、华明装备、四方股份。特高压主网建设相关企业:许继电气、国电南瑞、平高电气、中国西电、特变电工。微电网/虚拟电厂相关企业:安科瑞、恒实科技、东方电子;电力数字化智能化硬件层面相关企业:国网信通、国电南瑞、海兴电力。随着制氢端项目大规模立项核准,2024 年电解槽有望迎来招标放量期,相关企业:华电重工、双良节能、昇辉科技、科威尔。

       原文标题 : 行业报告 | 电力设备、氢能、充电桩2024年度投资策略:紧抓输电与用电侧增量机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