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一道新能:周期底部,TOPCon“红利牛”IPO来了

2024-01-10 18:37
松果财经
关注

2023年无疑是TOPCon技术路线正式登台的一年,而风口之下必有“黑马”的诞生,去年最后一个工作日递交招股书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一道新能正是如此。

复盘发现,短短成立五年,一道新能在双碳红利期中,实现资产规模、营收规模大幅扩张。

招股书显示,一道新能2022年资产规模达到201.13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达219.58%。营业收入也由2020年的7.36万元增长至2022年94.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2.05%,预计2023年营收规模将突破100亿。净利润更是由2020年的0.22亿元增长至2023年上半年的7.21亿元。

然而,跑步进场后,一道新能前方路况并非完全平坦。

一方面,其98.76%的营收来自技术壁垒与毛利率都低的组件环节,该环节在产业链中话语权低,议价空间小。且相比耗费十多年打造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的晶科、晶澳、天合等同行可比公司,一道新能规模化优势并不突出,成本精细化管控能力明显更弱,盈利能力波动较大。

正如上游硅料大幅涨价的2021年,一道新能毛利率由2020年的13.14%下降至2.21%,同年净利润扭亏。而对比同为二线组件厂商的阿斯特、东方日升,两者毛利率也大幅下降,但整体还是略高,分别为9.26%、6.61%。

此外一道新能仍处于建设期,且其融资渠道单一,导致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而行业均值在70%左右,存在一定债务风险。

另一方面,行业维度来看,尽管上游资源端价格回落使得产业链利润逐步下沉,下游装机超预期。然而,二级市场表现与之相反。

2019年需求大爆发下,新能源产业业绩持续高增,使得其成为市场当之无愧的宠儿。然而,随着光伏渗透率达到一定高度,行业增速放缓,且此前市场给予板块过高的估值仍需继续消化,业内上市公司市值持续回落,甚至创下新低,市场对光伏的偏爱似乎正在消失。

此时申请IPO的一道能源似乎前路漫漫,未来又该如何?

出海早已“两路生花”

出海是一道新能寄予厚望的下一步计划。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一道新能88%的营收都来自于中国,仅有11.76%来自海外。然而中国作为全球光伏制造大国,内部竞争毫无疑问的激烈,尤其是随着新增装机增速放缓,未来增量需求更多、本地供应优势相对低的海外市场成为业内下一个策略重点。

事实上,光伏行业前景巨大共识未变下,2024年将是中国光伏企业出海大年。

据 IRENA 预计有2030 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 900GW/年,2023-2030年CAGR高达11%。其中海外新增装机占比以及占比增速都将不断快于国内,正如预计的2024 年全球新增装机量达到 500GW,同比增加14%,国内新增装机量达到 200GW,同比增加5%。

基于大背景如此,一道新能副总裁曹晓荣公开表示,“我们已准备大幅度迈向海外市场。”

据官网显示,2023年一道新能开启了全球化战略布局,当前已在德国、澳洲、新加坡等地设立子公司负责海外相关业务的拓展,正试图搭建全球化销售网络和渠道,截至报告期末,业务遍布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按照这一趋势,我们最大的增长潜能在海外,海外销售的占比会越来越高,预计3-5年内,海外市场的占比将超过国内市场。”

然而当前国内光伏出海,早已“两路生花”。

一方面,需求驱动下,我国光伏出口量占总量的一半以上,且出口仍在快速增加。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1-7月,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达32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将增长20%。

另一方面,中国光伏企业继续加快全球化步伐,不再局限于产品出口,而是以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与外资企业参股实现产品本土化,从而真正推动品牌全球化。

北极星数据显示,2023年有超19家光伏企业发布海外投资建厂规划,建设范围涵盖光伏全产业链,其中仅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规划产能就达到90GW。因此出海计划早已不再是“纯粹的”蓝海。

厮杀在产业进度条更慢、空白度更高的海外市场确实能为一道新能自身提供较大的时空机会,然而横向对比全行业,一道新能当前还处于出海规划前夕,海外建厂远未开始,销售渠道也只是初步搭建,出海先发优势略显不足。

事实上,中国几乎垄断全球的电池供应,2022年中国光伏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86.7%,因此不论是在海内还是海外,产业链的竞争依旧以中国光伏企业为主。

总之,转战海外市场能为一道新能赢得更多的发育机会,但长期来看,在另一个相对宽敞的角逐地点,面对相同的竞争对手,一道新能依旧绕不开光伏新周期的核心竞争点——技术改革与变迁。

技术抢跑或许是一道新能实现弯道追赶的最佳跑道

众所周知,增效是光伏行业此轮新周期中最核心的主题。而中游电池端正是其中的核心突破口,该环节的技术变迁引领行业新的走向。

正如当前,电池转换效率接近“天花板”的p型路线已然快速出清,而更高效率的N型技术迭代加速,逐步成为业内主流路线已为行业共识。其中与P型电池产线兼容、当前性价比更高的TOPCon路线渗透率更是超预期的提升,预计2023年出货量已达到20%,2024年将更快速提升至60%。

而对于企业,技术的迭代必将为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并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带来丰厚的超额利润。一道新能正好率先享受了电池新技术变迁带来的红利。

此时,对一道新能而言,较短的成立时间其实也不失为一个优势,尤其是其自成立之初就专注N型TOPCon技术,而几年后更是“押宝”成功,不需要对P型路线进行过多转换,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一个初创企业由于技术变革带来的在新建项目投资、技术变更、淘汰库存积压等多重考验下的经营风险,反而顺势而上,实现强势突围。

技术上,招股说明显示,一道新能TOPcon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25.7%,明显优于行业24.9%的平均水平,甚至比肩同行三大巨头——晶科、晶澳、天和。而其搭载核心技术的TOPCon4.0电池实验室转换率更是达到26.33%,创下大面积TOPCon电池转换效率的行业最高纪录,该技术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

产能上,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一道新能的电池、组件有效产能分别为5.5 GW、4.85 GW,产能利用率与产销率均达90%以上。

正是基于其下技术以及产能上的先发优势,2022年其营收同比增长近7倍,扭亏为盈;2023年上半年更是实现净利润7.21亿元,相比2022年年度增长3.27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道新能借此一举打入大央企客户群体当中。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今,五大发电集团一道新能已攻略其二,四小豪门更是拿下其中三家。其中2023年上半年,一道新能在三峡能源、华能集团、中国电投、中能建设几家大央企电站企业中中标2GW N型组件,成为行业内N型组件中标量第二的企业,其产品以及技术优势不言而喻。

正如光伏行业流传的“先进产能永不过时”,或许成功打入大央企群体以及自身产品的技术优势,为一道新能继续扩产N型技术路线提供更对的勇气与信心。资料显示,一道新能此番IPO募集资金正是用于扩产年产14 GW N型TOPCon单晶电池和20 GW单晶组件项目。

然而,随着2023年各企业技术路线已定,2024年竞技赛将进一步激烈化,业内任何企在技术上的突破都可能带来产业的震动。

而对于定位TOPCon路线的一道新能来说,2024年本身就是TOPCon产能大规模落地的一年,过去结构性供需紧张带来的超额红利即将消失;同时,HJT、BC等多种技术路线不断突破,都在很大程度上驱动一道新能继续潜心技术研发。尤其是考虑到其已尝过先发制人带来的“甜头”,这更加坚定了其技术研发的决心。

事实上,一道新能在电池、组件、以及系统集成环节都拥有丰富的专利技术资源。招股说明显示,其报告期内各期核心技术收入占主营收入的99%以上,拥有包括SMBB、双面电池及单双玻组件技术、矩形电池组件技术等提升光伏转换效率的技术专利。

在未来可能性比较好,市场广为关注的BC技术路线以及叠层电池技术路线上,一道新能也早已前瞻性布局,此外还布局了SCPC、SFOS等高效及超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

结语

光伏行业主产业链各环节的格局早已稳定,新一论后位淘汰赛更是加快进行中,对于后入者们,走老玩家早已玩透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以及规模化路径来追赶对方显然是机会渺茫的。

而技术变迁作为光伏行业新周期的核心驱动力,深耕其中,择机发力,或许二线厂商中有望跑出成下一个新巨头。

当然,目前光伏电池技术多线并进,整体处于底部期,对于深陷其中的企业而言想要率先且选对下一主流技术路线还是需要承担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因此,一道新能在技术加速变革出清的新周期中,继续“押宝”成功依旧重要,但同时改变产品的单一结构,增强其经营抗风险能力也不能忽视。

总而言之,一道新能未来需继续勉励而行,方能使长虹。

作者:南鹞

来源:松果财经

       原文标题 : 一道新能:周期底部,TOPCon“红利牛”IPO来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