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Sn晶须生长现象
图4表示了各种基材上镀锡在热冲击时的晶须发生的密度,横轴表示在镀层上发生的压缩应力,纵轴表示晶须发生频度。由图4可知,热膨胀系数的偏移越大,越会增大晶须发生密度。铜引线元件的热膨胀系数接近于Sn,几乎不会发生晶须。
图4 各种基板上的镀层对晶须发生密度的应力和影响
选择上述元件虽然可以抑制温度循环或热冲击中生长的晶须,但是即使热膨胀差别大的组合也不会比其他的晶须显著生长。在使用合金型的陶瓷芯片元件镀层的寿命评价中,生长50μm长度的晶须估计需要100年。3)氧化和腐蚀晶须的发生和生长如上所述,在室温下生长的晶须不会受使用温度的影响而加速,少许湿度变化没有影响。如果环境中有明显的湿度变化,锡的氧化就会异常进行,形成不均质性的氧化膜,导致镀层发生应力。这种氧化和腐蚀产生的晶须,在晶须加速评价中往往与室温晶须评价混同。有专家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后认为:晶须最易生长的条件是60℃/93%RH。此外,在多数情况下氧化/腐蚀晶须存在潜伏期。图5表示了SnZn类钎料在85℃/85%RH的条件下进行高温高湿试验以后的表面附近组织状态。表面附近的Zn集积在晶界上,变化成氧化锌(ZnO)。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形成的ZnO从表面往深度增加时,还会受到第3元素存在的影响(如存在Bi或Pb,则会加速氧化)。在Zn氧化为ZnO的反应中体积膨胀达到57%,因而产生压缩应力而发生晶须。此外,含有容易氧化的In时也会发生晶须。
图5 SnZn合金在高湿环境下生成的晶须
4)外压力下晶须的发生和生长Sn晶须之所以成为无Pb制程中的大问题,是由于细节距连接器的问题。用镀覆了Sn或SnCu合金镀层的细节距连接器端子制造的挠性电缆,以及连接器的接触部分产生的Sn晶须造成的危害,曾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大问题,同样在无铅化中也再次出现。图6表示镀覆SnCu合金层的触点侧/Au-FPC发生的晶须。由图中可知,触点尖端的Sn镀层上产生相当大的塑性变形,这种塑性变形是由于Sn的柔软性造成的,但是它可以赋予良好的电气接触。在接触的周围扩展了的被称为瘤状物质,锡晶须就是在这种瘤状物中发生的。
图6 镀覆SnCu合金层的触点侧/Au-FPC发生的晶须
图7表示了在镀层表面上施加压力时,进行接触模拟试验时的触点晶须生长的情况。
图7 接触力对触点晶须生长的影响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康耐视-基于Al和计算成像技术直播活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汉高直播】导热类材料在电源及储能行业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干货!】金升阳国产电源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太阳能光伏组件创新技术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红外高温仪在光伏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