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国鸿氢能3年亏12亿,上市股价跌26%后未来成疑

2024-01-03 20:17
说财道经
关注

以目前阶段而言,只要说起新能源,很多人马上联想到锂电,取而代之的几乎就是那些靠充电来驱动能量的电动设备,其中的电动车更是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一个发展迅猛的风口。然而,事实上,新能源的领域极广,除了锂电、光伏中的风电、太阳能均在此列,包括最近几年一直提及的氢能源,因其清洁、高效等特性,未来也很有可能是取代燃油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只不过,放眼全球,即使科技最发达的日本、法国,目前也无法做到将氢能普及的程度,最大的原因自然是成本较高,对于安全要求也非常高。虽然在能源利用上优势更加明显,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更需要持续突破、快速降低成本,才能在新能源中获得更加重要的优势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在国内的“氢能第一股”亿华通成功IPO之后,“氢燃料电池第二股”——国鸿氢能也相继在港股登陆,成为股市氢能源中的又一重要势力。

意外的是,和亿华通的上市后股价跌去二成几乎如出一辙,国鸿氢能也难独善其身,上市首日跌幅达到26%,总市值仅为82.58亿港元,加上3年亏损12亿的“前车之鉴”,让人对其未来发展生疑,难言乐观。

资本中的宠儿,缘何上市反而被看低?

新能源概念由来已久,并非是这几年才突然兴起,但在真正在氢能源有所建树屈指可数,2015年挂牌成立的国鸿氢能绝对可以算业界的一匹黑马。这家成立仅2年时间的公司,迅速在同行中崛起,并且连续6年保持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第一,销量也是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而且深受资本追捧。

2年前的2021年,氢能源作为新的风口,不少投资机构都对该领域的未来持乐观的评估,国鸿氢能身为国产氢能源燃料的开拓者,前后获得7轮融资,累计投资额超过30亿,估值也在21个月内直接飙升了45亿元,上市前预估70亿元。如果按照当时这些国内实力雄厚的资本预估,国鸿氢能应该是股市中的一股旋风,一经IPO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虽然股市不一定会遵循“大热之下,必然猝死”的定律,但上市后回报只有2.44倍,有些资本投资了6年,只有1.83倍的收益,显然是严重低于预期,难言成功的。这和当初锂电企业动不动市值就过千亿、股价水涨船高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让投资者感到失望的是,由于氢能源产业链的公司业绩不尽人意,原本打算透支3—4年的估值来刺激5—6年的增值,结果一切因为氢能源的技术不成熟、发展尚处于初期而“失算”。

3年亏损12亿,氢能投资成梦

发展初期的国鸿氢能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办厂来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但经过2年的合作,国鸿氢能建立了自己的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基地,公司的研发技术已经可以全面为客户提供可用的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

2022年氢能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占中国市场的24.4%,连续6年位居第一;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也排第二,占市场份额21.8%。可是,在看似可观的市场占有率背后,国鸿氢能一直未能实现盈利,3年累计亏损12亿元;尽管2023年1-5月份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47%,亏损0.88亿元,亏损幅度有所降低,但氢燃料电池系统平均售价在下滑,3年间降幅达63.96%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一方面平均售价成本快速下降,氢燃料电池系统销量3年复合增速高达151%,毛利率也在上升,但研发上的投入远不及行政支出,上市究竟是“圈钱”、割韭菜,还是寻求资金来突破当前的技术困境,明眼人恐怕心知肚明。

明明是新能源的一个重要板块,未来前景也值得看好,但当前适逢氢能源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无法做到让成本降至最低,来开辟广阔的利润空间,氢能源无疑还陷在技术困扰中,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氢能投资很可能只是个梦。产业化初期市场规模小、成本较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可能是一个长期的阶段,短期内很那难盈利,朝阳产业的成色有,但究竟需要挣扎多久,未来依然充满诸多疑问。

       原文标题 : 国鸿氢能3年亏12亿,上市股价跌26%后未来成疑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