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产业丨智能底盘:诗和远方还是当下主意?

当今时代,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变革,底盘技术的发展也愈发重要。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底盘系统的革新源于动力形式的改变,其传导机制从机械传动向电信号传输转变,承载对象也由以动力系统为主扩展为承载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动力三大系统。

此外,在执行行驶任务时,底盘也从之前的被动执行,转化为具备主动的道路环境认知、预判和控制车轮与地面相互作用,以及对车辆运行状态实施自我管理的能力。底盘系统执行层和决策层的硬件升级,是实现电动车高阶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关乎着我国的国运。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电动汽车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中,智能底盘系统的核心构造包括感知层、执行层和决策层,其中执行层的技术发展重点是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和悬架系统的深度协同,而决策层的关键技术则在于域控制和E/E架构。

智能底盘发展路径

智能底盘发展路径将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面向底盘纵横向协同线控,实现OTA;第二阶段以软件定义底盘为基础,实现纵横垂三向协同线控,具备动力学控制全功能的冗余备份;第三阶段满足高度集成的软件定义底盘条件,具备主动控制、自适应、自学习能力。线控技术将是现阶段智能底盘发展的关键。

2022年,我国的乘用车智能底盘发展处于从1.0阶段向2.0阶段进化的过渡期——线控制动产品开始具备量产能力;主动空气悬架装配率已有提升趋势,且关键零部件具备国产化能力;相关的域控制器成功研制,即将步入量产导入阶段。

23H2智能驾驶赛道将迎来强催化,小鹏将推出基于无图NOA 方案的全场景XNGP,华为也将推出无图化ADS2.0方案,智驾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有望带动智能底盘等增量零部件成长空间倍增。

线控制动:更快、更轻、更安全,逐渐成为智能电动车的标配

传统机械制动完全依赖踏板和制动推杆,容易产生制动滞后现象,而在电子真空助力器(EVB)和ESC、ESP系统的助力下,车辆的危险行驶状态更易被识别,制动建压时间被缩短至 500ms左右。

线控制动系统则将实现完全的电控控制,由电信号替代部分制动线路和传动机构进行位移

输出,在进一步提升车辆性能的同时,也更加匹配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的变革需求。

具体看,线控制动系统具备安全性更强、能量回收更高效、间接提升燃油/电能经济性等优势,在新能源车时代,尤其在未来L3自动驾驶落地普及,安全性要求更加严格的背景下,搭载率有望快速上行:

1)电子化:线控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远快于传统液压制动,主动制动的预期建压时间可以从常规制动的400-600ms缩短到200ms以内,并提供≥0.9g的自动紧急制动力,制动距离降低,驾驶安全性将显著加强。

2)集成化、轻量化:通过集成控制、驱动、助力模块,线控制动系统大幅简化了执行端结

构(包括液压系统),博世推出的 ibooster 2.0版本比1.0版本进一步减轻了10%左右的重量,其带来的轻量化效果将进一步提高汽车燃油/电能经济性。

3)高效能量回收:线控制动系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缺乏真空动力源的问题,同时将解耦踏

板力和制动力,优先电机回馈制动,在制动力不够时才介入摩擦制动,可以实现协调式回收,提高能量回收效率,进而提升行驶里程。

基于这些优势,线控制动成为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的必然选择,随着智能驾驶的渗

透率提高,装载线控制动系统将逐渐成为新能源电动车智能驾驶的“标配”。

根据乘用车线控制动实现形式的不同,线控制动可以分为电子液压制动(EHB)系统和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

当前阶段线控制动系统的主流技术方案是 EHB,它以电子元件替代了部分机械部件的功能,但仍然保留制动液作为动力传递媒介,具备液压备份制动系统。

机械式线控制动系统(EMB)则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线控,通过四个轮端电机产生所需的制动力,以及控制电机实现 ABS 等稳定性功能。

智能悬架:大幅强化驾驶体验感,从高端车型开始渗透

可控悬架系统是智能底盘系统中最易为消费者直接感知的执行部件,能够在不同路况和驾驶情境下给予用户更好的驾乘体验。

悬架的两个核心技术参数是刚度和阻尼,根据参数的可调整性,悬架系统可以被划分为被动悬架和可控悬架两种类型,可控悬架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

 

以目前的行业配套现状来看,新能源大部分车型主要以“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配套为主,最常见的是电控悬架系统。未来,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将是汽车底盘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方向。

线控转向:发展相对慢,但已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

线控转向是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关键性技术。汽车的转向系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最原始的纯机械传动转向,到通用汽车公司首推的液压助力转向、丰田推出的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电动助力转向(EPS),再逐渐发展至当前的线控转向系统(SBW)。

线控转向系统的优势源于方向盘和转向机的完全物理解耦,相比于纯机械传动转向,线控转向节省空间、重量轻;优化驾驶体验;提升安全性;加强系统集成。 

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线控转向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线控转向在智能汽车上的装配率无疑会有快速的提升。

一方面是基于线控转向技术本身带来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消费者对车企新车型自动驾驶功能和配置方面更多的差异化需求。线控转向系统将成为车企“装备竞赛”的下一阵地。

弯道超车,赶超海外

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零部件市场始终被国外巨头所占据,尤其在底盘领域,国内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市场份额都相对落后。

但汽近年来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智能底盘的各个细分领域,国内企业正在迎头赶上。

2000 年起,国内一些自主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相继启动线控制动系统的自主研发,在多年的技术研发积淀下,产线控制动系统的规模化量产已是水到渠成。

尤其是近 2 年,随着研发技术的不断升级,外加供应链稳定、开发和市场响应快等优势,国内供应商大有后来者奋起追赶之势。

当前线控制动市场的国内参与者包括伯特利、拓普集团、同驭汽车、亚太股份、拿森电子、联创汽车电子、英创汇智、经纬达、格陆博、利氪科技等,此外,比亚迪、长城、吉利、集度等整车厂对此领域的重视度也在升级。

 

底盘技术的加速追赶,未来,我国的新能源车产业将也将蓬勃发展,国力国运也将进一步加强。

参考:

2022年中国智能底盘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带动行业快速增长

华泰证券-汽车行业深度研究:迈向高阶智驾,智能底盘方兴未艾

       原文标题 : 产业丨智能底盘:诗和远方还是当下主意?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