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辉:学习隆基,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
导语:隆基是一家始终基于“本质”做出正确决策的出色企业。
刘学辉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第一性原理”,是近些年中国商业界颇为流行的一个词汇。
其最早流行是源于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提到,他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受益于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即是用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例如,马斯克在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时,当时传统锂电池组价格居高不下,这很大程度影响了电动车的大众化普及。于是,他回归到电池组的最本质要素,即电池组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
马斯克对电池材料进行拆分后发现,其主要由碳、镍、铝与钢等元素组成,而这些材料成本仅为电池总成本的14%,所以当时电池的高成本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原材料组合方式。在意识到这个核心问题后,马斯克便致力于寻求新的电池组合方式,最终采用松下18650钴酸锂电池的管理程序,实现了电池成本的大幅降低,进而推出了后来的特斯拉电动汽车。
在中国,也有一家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始终坚持“第一性原理”的企业,其便是从单晶硅片起家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
隆基绿能是近些年中国商业界的一匹黑马,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市值高达2048亿人民币。高市值背后,是亮眼的财务业绩。公开数据显示,2022财年,隆基绿能营收1289.98亿元,净利润148.12亿元;2023年上半年,营收646.64亿元,同比增长28.26%;净利润91.79亿元,同比增长41.63%。
2
笔者在长期商业研究过程中发现,一家企业最终的成功与失败,无非是源于企业各种关键选择的叠加。隆基绿能的成功,便离不开三次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而这些选择背后,都是基于本质出发的“第一性原理”在发挥作用。
其中,第一次重要战略选择是坚持单晶硅路线。
在光伏产业发展早期,主要存在晶硅和薄膜两条技术路线,其中晶硅又分为单晶和多晶。单晶硅的技术成本高,多晶硅技术成本低,这导致2004年欧美光伏市场爆发,大量中国企业涌入时多选择了技术成本更低的多晶硅路线,其市场份额一度超过80%。
而隆基绿能从2000年创业到2004年这段时间,一直是以单晶硅为主要方向。这是源于其创始人李振国从1986年进入兰州大学物理系学习开始,就一直研究单晶硅,所以创业时,水到渠成地选择了单晶硅方向。但是,面对多晶硅市场的火热,李振国也被迫思考是否要向生产成本更低、建设周期更短、技术要求更低的多晶硅技术路线转型。
当时光伏产业有产业政策的支持,发电还有补贴。但隆基认为,任何一个行业依赖补贴都不可能持久,未来光伏发电行业要永续发展,“度电成本”必须与火电、水电持平,甚至更低。基于这个判断,隆基最终认为光伏行业的本质就是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这是未来大势所趋。如果现阶段的技术无法对此做出贡献,是很难具有竞争力的。
之后,隆基在对光伏发电核心产品——光伏组件也就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结构进行拆解时发现,电池工序仅占据系统成本的25%,而硅片生产则占据了60%以上。因此,降低硅片的生产成本,提升硅片的发电效率,是提升光伏发电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对薄膜硅、单晶硅、多晶硅与物理硅等多种技术路线的转化效率进行极致推演后,隆基发现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并且成本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而多晶硅虽然成本低,但电池转换效率也相应较低,无法支撑未来发电性能较高的光伏产品。
所以,从提高硅片发电效率的角度,隆基最终坚持了单晶硅技术路线。多年后,正是这个关键选择让隆基成为光伏产业的领导者。截至目前,单晶已完全替代多晶成为光伏产业的主导技术路线,其市场占比超过90%。
第二个重要战略选择,是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应用。
虽然单晶硅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但早期生产成本较高,其要想大规模普及,就必须从自身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在对生产成本进行详细研究后,隆基发现决定硅片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在于硅棒的拉晶和切割工艺。当时,在切割工艺领域,主要存在砂浆线切割技术与金刚线切割两种技术。
其中,传统砂浆线进行切割的损耗大、效率低,导致切割成本持续高居不下。而金刚线切割技术,相较传统砂浆线切割的速度可以提高2-3倍,且出片率可以提高15%以上,但其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且过去主要应用在晶体硅和蓝宝石领域。
在意识到金刚线切割技术的优势后,隆基便决定全力投入金刚线切割技术的研发,最终取得成功。于2014年,隆基将所有切片机全部升级为金刚线切割机。
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得隆基单晶硅片的成本大幅降低。数据显示,2019年,单晶切片成本相比2011年下降了79%。成本的降低,最终带来单晶硅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第三次重大战略选择是,打造产业一体化布局。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以及光伏电站五个环节,硅料、硅片环节属于上游,电池片与组件环节属于中游,光伏电站则属于下游。早期,隆基只是涉及硅片这个单一环节。
虽然隆基的单晶硅片逐渐展现出相较多晶硅片巨大优势,但其广泛普及还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撑。由于当时下游的太阳能电池与光伏组件厂商都是围绕多晶硅技术进行投资的,这导致它们放弃历史成本而转向单晶硅片的意愿度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隆基于2014年10月收购了浙江乐叶公司85%股权,向电池与组件等下游业务全面进军,以期通过自身“硅片+电池+组件“的一体化布局来带动单晶硅技术在光伏产业链中的普及。
得益于单晶硅的效率优势与隆基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隆基也迅速在电池与组件市场扩大规模。电池、组件环节的规模提升,很好地消化了隆基的单晶片产能,进而带动公司对上游硅片的产能进行扩产。硅片产能扩大带来的规模成本优势,进一步带动隆基单晶硅产品在光伏产业的竞争优势,并逐渐获得了市场领导者的位置。
3
除了基于“第一性原理”,回归产业本质做出的上述三项重要战略选择,隆基绿能在组织发展与业务节奏上也始终遵循一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本质。
例如,在组织上,隆基很早就认识到一家杰出的企业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合伙人团队,而不能只仰仗老板一个人单打独斗。因此,隆基的创始人李振国主动邀请到了钟宝申、李文学与李春安等多位优秀的兰州大学物理系同学的加盟,组成了一个依靠集体智慧决策的公司核心高管团队。
在业务节奏上,隆基绿能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大多数企业都是死于“快”,而非死于“慢”。所以,隆基一直坚持“不领先,不扩产”的稳健经营原则,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60%以下的水平。这使得其在面对任何复杂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不仅能够实现安全经营,还能够因为竞争对手的陨落而逆势增长。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涌现出大量昙花一现的流星企业,但真正能够穿越周期,沉淀下来的恒星企业并不多。分析那些昙花一现的流星企业,多是得益于某个重大时代机遇乘风而上,但其甚至都没有弄明白企业经营的根本逻辑。因此当风去了,企业也就迅速衰亡。
而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恒星企业则很多都并非一开始就处在风口之上,但它们的共性特征便是基于“本质”的深度思考能力,虽然过程坎坷,但能够基于“本质”持续做出一系列正确的选择,最终这些选择的叠加,汇成了企业的长期成功。
“坚持单晶硅路线,应用金刚线切割技术,布局产业一体化,依靠团队智慧而不是个人单打独斗,不领先不扩产”,隆基绿能堪称一个基于“本质”进行正确经营的企业典范,其值得中国很多创业企业学习。
原文标题 : 刘学辉:学习隆基,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康耐视-基于Al和计算成像技术直播活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汉高直播】导热类材料在电源及储能行业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干货!】金升阳国产电源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太阳能光伏组件创新技术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红外高温仪在光伏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