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光启技术签1.62亿订单!超材料价值几何?

近日,光启技术公告显示,公司收到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等产品批产订货合同,合同总金额约1.62亿元。这对于今年上半年还未曾披露过新增订单消息的光启技术来说,可谓是一鸣惊人。据公告显示,本次签订合同的总金额为16171.36万元,占光启技术2019年超材料业务收入(未审计)的70.32%。合同的签订将为光启技术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等产品取得的持续性批量订单。单笔天量订单,也再次让超材料再度火了一把。

市场空间巨大 超材料未来可期

超材料作为前沿技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应用于通信、医学、国防、航天航空、遥感等诸多领域,但同时也具有极强的逆向设计性与定制性。在新型尖端装备上的应用要求供应商在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均需跟随新型装备整体的研发和生产进度。从研发开始,便需要全程深度参与终端产品的联合设计,以最终实现为终端产品赋能。由于尖端装备采购门槛高,研究周期长(从型号的预研到选型、定型、列装、生产,有些甚至接近十年的周期),一旦成功打入客户的供应商名单,进行长期合作是高概率事件。从目前超材料的商业化进程来看,行业发展仍然处于初期,但前景广阔,行业预计在2021年达到10亿美元,在2025年达到41亿美元,市场空间较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订单的丰收往往和常年大比例研发费用投入和战略性产能布局为前提的。光启技术超材料的应用很大一部分来自定型批产前的研发,即受客户委托签订研发合同,并据此获得相应收入。

陆续兑现的订单大多来自于在研发阶段的前期布局和投入。以光启技术为例,其率先建设了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的制造基地,成功实现8000公斤的年产能以及10万条曲线的紧缩场测试吞吐量,才让其保持在超材料领域的领跑。其基于第四代超材料工艺技术的制造基地,投产后则可实现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40吨的年产能和50万条曲线的紧缩场测试吞吐量。

未来超材料技术将向更宽频谱(太赫兹、红外)、数字化、智能化(AI)等方向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智能结构材料集成器件,如自诊断、自修复智能材料,传感器蒙皮材料,纳米波导,超衍射极限高分辨成像透镜等;军用隐身材料,如雷达波/红外一体化隐身材料,自适应可控隐身材料、声学&热学超材料隐身技术、超材料多物理场兼容隐身技术等;通信遥感系统,如可重构宽带综合射频天线,结构共形传感器蒙皮等。光启技术在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表现也尤为亮眼。早在2017年光启技术就已经布局智能装备领域;在19年更是投建相关产业园项目,以扩充现有超材料尖端装备供应能力和提升市场需求响应速度。以其超材料警用智能头盔为例,2018年光启技术与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签署的超材料警用智能头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供定制开发智能头盔的服务,该笔订单合同总价款为1600万元,并且已经于2019年完成交付。今年疫情期间,科研团队以这款警用智能头盔为蓝本,进行产品迭代创新,第一时间推出了防疫利器——光启热成像智能头盔N901,在国内教育系统、公安系统及地铁、机场、商超、景区、写字楼等大人流区域广泛启用,助力复工复产复学。该款头盔不仅在国内数十个省市的一线防疫工作中大展身手,也在国外30多个国家的防疫前线承担重任。

热点丨光启技术签1.62亿订单!超材料价值几何?

国内超材料研究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首先是研究机构专利数量和质量都远高于企业,其次是在相关企业中存在一家独大(除光启技术外,大多数企业的超材料技术处于初创时期)的现象。在2018年度公布的中国超材料相关技术专利申请人前十名单中,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位列第一,占比38.6%,其余则被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学机构占据。但同时重视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具有巨大的转化潜力,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加速核心技术国产化的大背景下,相信很快会有一批像光启技术这样的优秀超材料企业涌现出来。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