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牛墨科技杨跃仁:自建产线、自研配方,推动石墨烯的商业化应用

2019-05-28 01:22
来源: 镁客网

九年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为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九年后,有一批人尝试石墨烯材料的商业化,牛墨科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广阔,业内人士更是一直期待用石墨烯制造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不过,牛墨科技正在做的石墨烯应用显然要更接地气。就在最近,牛墨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杨跃仁向笔者娓娓道来了他们和石墨烯的故事。

图 | 牛墨科技联合创始人杨跃仁

从阿里到石墨烯创业,一次令人兴奋的“转型”

杨跃仁早期在阿里巴巴的时候,对于互联网以及传统企业的转型了解颇多,后来他也围绕电商、互联网以及传媒做了一些创业项目,不过理科出身的他一直希望做一些技术导向的工作。

巧的是,恰逢一次阿里校友聚会上,杨跃仁遇到了彼时正在研究石墨烯新材料的研发专家,两人一拍即合,便想着一起围绕石墨烯做一些商业化的尝试。

杨跃仁形容当时的心情,“兴奋极了,觉得这就是我要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

而谈及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电池可以说是前景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方向之一。但是对于长期研究企业发展和转型的杨跃仁来说,考虑到创业公司的资金链问题,他果断放弃了这个领域。

“我们在思考到底哪个应用方向会离市场更近。”最终,牛墨科技确定了从家装市场切入。

他们利用石墨烯“快速导热和散热”的特性,推出了以“石墨烯智热板”和“石墨烯智热膜”为核心的智能采暖产品。

创业维艰,杨跃仁和团队早期也遇到不少难题,比如研发早期的资金问题,石墨烯材料的应用需要技术攻坚,但是研发投入的资金就像无底洞。有一次产品已经出来但是还没有完全通过检测,一方面是产品的品质问题,另一方面是窘迫的账面资金,当时团队内部出现了较大分歧,最终杨跃仁还是坚持产品的品质,延缓了上线时间。

为了这次创业,杨跃仁甚至卖掉了所有公司的股份,包括阿里巴巴的股票,全部投入到石墨烯新材料的产业化中。

自建生产线,解决成本问题

石墨烯材料的提取以及精度一直都是业内难题,通常情况下,高精度的石墨烯材料价格非常高,也不适用于消费端的产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牛墨科技对石墨烯材料进行深度加工,简单理解就是提高它的纯度。

“我们最核心的在于研发配方,这也是我们自主掌控的关键环节。”杨跃仁简单地向镁客网介绍了牛墨科技的研发团队,他们的头部研发团队有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三元材料专家和原超威研究院院长,前美国能源部专家、复合欧米伽3发明人等等。

杨跃仁表示,牛墨科技“核心的第三代石墨烯油性浆料可精准实现从20℃到2000℃任何一个温度点。”因此,其可以应用于家庭采暖、农业恒暖、道路除雪以及工业烘干烘焙等场景。

以家庭采暖为例,自2014年国家推动“煤改电”以来,电采暖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无论是节能,还是施工便捷等方面,牛墨科技以石墨烯为原料的电采暖产品都是极佳的环境友好性解决方案。

杨跃仁强调,相较于传统的供暖设备,“我们的石墨烯地暖产品既保证了成本的下降,也提升了性能。具体表现在电热转换率更高,标准保温环境下相比传统采暖产品节能30%-60%以上,再就是使用寿命基本会翻三到五倍。”

另外,杨跃仁谈到了牛墨科技的优势点,一是技术实力,从实验室到批量化产品的生产,牛墨科技解决了产品的成品率以及成本问题;其次是自主规划设计的生产线,通过自建生产线让成本和性能处于可控范围和最优范围;第三点优势则是市场推广,这也是杨跃仁曾经的老本行。值得注意的是,美团点评前COO干嘉伟是牛墨科技的总参谋长,这也进一步加速了牛墨科技的市场拓展和升级。

最后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市场上难免会有投机倒把等炒作现象,举个例子,现在市面上有许多伪石墨烯地暖,比如以碳晶或者发热电缆代替石墨烯材料,这种伪石墨烯地暖无论是使用寿命还是安全性上都有潜在的问题。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石墨烯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在杨跃仁看来,“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一方面至少让石墨烯概念走到每个消费者面前,提前做好市场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秩序的完善,良币会驱逐劣币。”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