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资本 | 百亿级项目来袭,钠电崛起在即……

2023年11月,弗迪电池与淮海控股正式签约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年产能30GWh。今年1月4日,该项目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开工奠基,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

4月12日,湖北荆州市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投资总金额达961亿元。荆州经开区普台能源科技钠离子电池一体化生产项目成功签约,项目计划投资超过百亿元。

5月28日,四川星空钠离子电池产业项目在达州开建。项目拟投资总规模约115亿元,用地面积约660亩。

四川星空钠离子电池产业项目一期投资规模约20亿元,预计年产值11亿元以上,规划建设年产1万吨的钠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年产1GWh的电芯生产线、年产2GWh的钠电池PACK集成制造基地及储能电站基础设施、220KV变电站1座。 

图片

多个百亿级项目来袭,钠电崛起在即?

钠离子电池:绿色能源转型中重要角色

钠电技术,一种以钠离子作为电荷载体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充电时,钠离子从正极脱嵌,在电解液中游动穿过隔膜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钠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钠离子电池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高温钠离子电池和室温钠离子电池,高温钠电池是有钠离子导电的陶瓷电解质为隔膜,以金属钠或钠的化合物为活性物质的一类二次电池;常温钠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为水系钠离子电池和溶剂系钠离子电池。

目前常温钠离子电池已开始小批量应用,尤其是以溶剂系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低速交通工具、大规模储能、工程机械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图片

与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胜在便宜、稳定以及环境友好性。钠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排名第六,其丰度是锂元素的1000多倍。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钠的价格基本保持在5000元/吨左右,而碳酸锂的价格最高能达到60万/吨,平时十几万每吨也很常见。

稳定性方面,钠元素来源广泛,制备钠离子电池所需的碳酸钠采用侯氏制碱法,而采用的NaCl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锂元素分布不均,超过70%的资源集中在南美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家,我国80%的锂资源需要依靠进口,在生产制备方便并不稳定。

环境友好性方面,与锂电池相比,钠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小。此外,钠电池在废弃后也更容易进行回收和处理,这有助于减少电池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钠电池其市场前景不可小觑。

图片

市场前景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有58个钠电相关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近1720亿元(部分项目未公布投资额,为预估值)。

从分布的省份来看,安徽354.5亿元、湖北212亿元、山东170.3亿元、江苏151.6亿元、贵州150亿元、新疆142.3亿元、内蒙古124亿元、湖南115亿元、河南56.6亿元、河北46.3亿元、浙江36.1亿元、广西35亿元、四川31亿元、江西26.8亿元、甘肃20亿元、吉林20亿元、山西11亿元、广东10亿元、重庆5亿元、云南2.2亿元。

图片

此外,储能电池需求爆发,使得多个开工的钠电池项目均瞄准储能领域。据预测,2030年储能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达600GWh。

此外,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已有超过200家企业布局,其中广东省布局企业最多,达46家,其次是江苏、浙江,布局企业数量分别达27家、26家。

图片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报告,中国钠离子电池预计将于2025年正式投入量产,主要用于双轮车、小型电动车和能源储存装置等。到了2035年,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每年142亿美元。

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前景虽广阔,钠电池也面临着挑战。

①钠离子工程化挑战

电芯前端环境和工艺的要求非常高;负极硬碳的材料特性与石墨不同,在铝箔涂布工艺尚需进一步验证与优化。

材料端还没有具备规模产业化、工程化的基础。解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空气稳定性,以及胀气等问题,减少材料在电芯端使用的难度,还需要材料端继续进步。

材料不成熟,技术快速迭代,导致电芯匹配难度大。在不同场景下电芯结构的最佳路线不清晰,这主要由于材料与工艺的快速迭代导致。

②钠离子市场应用中需要克服的主要阶段性问题

尚未实现规模量产和规模应用上游材料售价过高

原材料出货规模少,售价高,技术路线没有充分定型;钠离子电池产品性能测试和市场应用验证不充分;钠离子电池产品测试数据积累少,无法支持快速研发迭代。

需重新匹配适合钠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的电子元器件

欠缺配套钠离子电池产品特性的专用充电器;匹配钠离子电池放电特性的控制器;匹配钠离子电池模组和系统管理的BMS。

缺少成熟的下游应用示范解决方案

缺少成熟应用搭配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不断面临创新挑战,下游客户产品应用需要冒一定的创新风险。

③当前钠电相较锂电尚未体现出成本优势

钠电现阶段如果技术不进步、单靠规模降本,到2025年规模量产后的成本只能和碳酸锂价格在30万元时的锂电成本相当。

图片

突破口差异化竞争

钠电耐过放、低温性能优异、适合大功率充放电的特性为其找到短期市场突围的路径。与锂电互补混搭的应用方案,成为当前部分汽车企业在探索的钠电上车应用方案之一。

①耐过放:钠电耐过放,可放电导“0”V的能力 可以有效用于出口市场,有利运输和存储安全等。

②低温性能:利用钠电低温性能好,充电快等优势,在北方市场可以弥补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劣势。有利于新能源车在北方市场的销售。

③大功率充放电:利用钠电大功率充放电和低温性能优势,钠电可在商用车启动电源、低压负载供电、应急供电、电动工具等细分领域找到突破口。

小结:

与锂电相比,钠离子电池确有优势。百亿级项目来袭,机遇与挑战并存,钠离子电池应找准其突破口,崛起在即。

参考:

钠电猛攻,百亿级项目来袭!

“百亿级”钠电项目汇总!市场前景广阔

钠电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又一钠电项目落地!一文读懂钠电优势、产业链、技术路线

钠电技术的崛起与未来展望

千亿级钠电市场布局情况

       原文标题 : 资本 | 百亿级项目来袭,钠电崛起在即……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