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跨界做锂电,22年定增22亿,上半年亏损8亿的龙蟠科技急需赴港补血

2023-10-30 14:20
市值观察
关注

       作者:木清,编辑:小市妹

       2023年以来,像欣旺达(300207.SZ)、晶盛机电(300316.SZ)这样的A股新能源新材料上市公司寻求将子公司分拆上市的事情屡屡发生,可寻求A+H双市场上市的还真不多,龙蟠科技(603906.SH)算是其中一家。

       龙蟠科技于2017年04月10日首次在上交所上市,并于2023年10月24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由国泰君安和铠盛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为印尼工厂二期 、湖北襄阳工厂的新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偿还银行贷款等募集资金。

       然而,2022年5月31日,龙蟠科技才刚刚完成22亿元的定向增发。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又谋划股权融资,同时在当下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大肆扩产,似乎并不是明智之举。

       【跨行锂电正极,疯狂定增扩产】

       龙蟠科技成立于2003年,原本是一家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制造商,旗下有龙蟠、可兰素和迪克这三个品牌。主要生产销售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车用及工业润滑油、冷却液以及各种车用养护品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2年,按销量统计排名,龙蟠科技是中国内地第三大车用尿素制造商,市场份额占到11.5%,也是中国内地第三大冷却液制造商,市场占比为4.6%。

       而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逐渐崛起,龙蟠科技也萌生了跨行发展的念头。2021年4月,龙蟠科技花费8.44亿元收购了贝特瑞(835185.BJ)子公司天津纳米和江苏纳米100%的股权,由子公司常州锂源负责管理,自此龙蟠科技正式进入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

       据悉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隔膜、负极材料及电解液四大部分组成,而正极材料在锂电池的成本构成中约占到40%。

       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电动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带动了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大爆发,磷酸铁锂的价格从约3.5万元/吨暴涨至近18万元/吨,产业链上相关公司的业绩迎来高速增长。例如龙蟠科技2021年磷酸铁锂收入为18.77亿元,2022年增长至122.42亿元,增幅达到552%。

▲龙蟠科技2022年磷酸铁锂营收增长情况,来源:招股说明书

       同时由于磷酸铁锂相较三元安全性更高,国家能源局发布三元锂电不得用于中大型化学储能电站,更是给磷酸铁锂的需求暴涨添了一把火。

       一时间,电池厂商、磷矿企业、跨界公司等新玩家等纷纷涌入磷酸铁锂市场,新老玩家疯狂融资上项目、扩产能,都想在这热火朝天的市场里分到一杯羹。

       德方纳米(300769.SZ)云南曲靖33万吨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富临精工(300432.SZ)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湖南裕能(301358.SZ)四川1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等,各种新增项目络绎不绝。高工锂电统计,仅2022年新增的项目,就可以满足2.6TWh电池的需求。

       当然,在这种军备竞赛之下,龙蟠科技也不会让自己掉队,2022年在A股定增了22亿元,其中有12.9亿元用于新增磷酸铁锂产能。截至目前,龙蟠科技合计产能超过了14万吨。更是在2022年,以年销量9.51万吨,夺得全球第三的位置。

       只不过,行业行业爆发期疯狂无序地扩产,最终反噬了行业内的一众公司。

       【行业混战不断,亏损超8亿元】

       进入2023年,行情来了个180度的大逆转。

       由于新能源车终端需求增速放缓,整车厂被迫降价去库存,同时磷酸铁锂新增产能的陆续建成投产,市场从供不应求的局面变成了供大于求的情形,整车厂开始有意识地将降价压力往上游释放,为了能够卖货,正极厂商之间价格战四起,纷纷降价促销,导致磷酸铁锂的价格倾泻而下。

       据了解,2022年年底时,磷酸铁锂的价格约为17.3万元/吨,而到2023年9月,就跌到了约6.6万元/吨的低点,最大跌幅达到了61.85%。

       而据浙商证券预测,到2023年底,中国磷酸铁锂的产能预计将突破300万吨,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575万吨,而彼时,全球磷酸铁锂的总需求量可能仅为267万吨,将有一半多的产能会被闲置,磷酸铁锂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逆转。

       市场情况的反转也很快反映到了公司的业绩上。招股说明书显示,2023年1-6月份,龙蟠科技的营收为38.14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60.10亿元下滑36.54%,同时净利润也由盈转亏,从2022年同期的6.13亿元变成亏损8.12亿元。

▲龙蟠科技近年来业绩情况,来源:招股说明书

       而湖南裕能这样的巨头公司,凭借着自身过硬的管控能力,虽然业绩有下滑,但还是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可比公司业绩对比情况,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龙蟠科技和湖南裕能一样,都很依赖像宁德时代(300750.SZ)这样的大客户,2023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业务占比达到了61.8%,其中宁德时代就占到了27.4%。

▲龙蟠科技前五大客户占比情况,来源:招股说明书

       与湖南裕能相比,龙蟠科技的产品并无明显的优劣势,售价上也无明显的等级差异之分,但是湖南裕能在现金流、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优于龙蟠科技不少,同时湖南裕能深耕正极材料多年,技术积淀也更优秀。

       而两家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差异是造成近期业绩差异最大的原因。

       龙蟠科技在2022年第四季度,碳酸锂价格高点大量备货,致使2022年,正极材料成本高达102.45亿元,同比提升了619.88%。2022年12月份,碳酸锂最高价格逼近60万元/吨,而到了2023年10月,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约17万元/吨,跌幅超过70%。

▲龙蟠科技成本增加的原因,摘自:招股说明书

       在成本管控能力不足,同时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的格局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为龙蟠科技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而在此情形下,习惯了大手笔花钱的龙蟠科技,现金流问题也逐步凸显。

       【大股东高位套现,现金流告急】

       在龙蟠科技大笔融钱、大笔投资,业绩红火,股价高涨时,实控人石俊峰、朱香兰夫妇在高位进行了好几轮套现。

       在龙蟠科技的股权结构中,实控人石俊峰、朱香兰夫妇除了各自直接控股外,还通过实控南京贝利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龙蟠科技股份,而自2021年以来,南京贝利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多次减持龙蟠科技股份,为夫妇两合计套现达到4.18亿元。

▲近年来减持金额,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在市场火热,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企业时,很多问题都被掩盖了,而当潮水退去,问题便一个个浮出了水面。龙蟠科技的资金问题由来已久。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2023年6月底,龙蟠科技仅有2020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48亿元,之后的年份,经营性净现金流均为净流出,近3年半合计净流出29.79亿元,说明龙蟠科技自身并没有完整的造血功能。

▲近年来龙蟠科技现金流情况,来源:招股说明书

       同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达到66.8亿元,公司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全部靠不断地进行外部融资撑着。近3年半合计净融入资金109.24亿元,其中有股权类融资25.69亿元,剩余近84亿元均为借款。

       大额借新还旧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但本金偿还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增加的利息支出也是不小的负担,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6月底,龙蟠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2.3%,超过了70%的警戒线水平,这不仅让继续借债变得困难,也告诫龙蟠科技需要更加警惕自身的财务危机。

       截至6月底,龙蟠科技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7.93亿元,远不足以支撑其正常发展。所以从降低负债率,为公司运营找钱,减轻公司偿债压力等多方面考虑,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股权类融资是最优解,而龙蟠科技去年已经进行过A股定增,今年再定增也不现实,所以最终选择了征战港交所。

       只不过,此次龙蟠科技给出的融资理由是,资金将用于印尼工厂二期 、湖北襄阳工厂的新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偿还银行贷款,在明知已经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还止不住的花钱扩产能,这个理由在现如今或许并不能被投资者所接受。

       在行业爆发期过后,锂电市场以及投资者都逐渐回归了理性。行业混战还在持续,将会有不少企业轰然倒下,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如何做好生存闭环,培养提升造血功能才是生存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文标题 : 跨界做锂电,22年定增22亿,上半年亏损8亿的龙蟠科技急需赴港补血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