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危机再度来临,油市风雨已起

2023-09-19 10:36
躺平指数
关注

图文|躺姐

虽然但是……好吧,之前我们对油价的预测还是稍微保守了一点,目前油市的走势有一点快速上涨的趋势,停滞的苗头少得可怜。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布伦特和WTI油价相继上升,目前全部站在90美元/桶之上,这也是过去近10个月的高位。如果把时间稍稍拉远,从6月底7月初的70美元/桶到现在,国际油价在两个来月的时间涨了接近三分之一。

资料来源:金十数据

如上图所示,油价在今年经历了一次深度的、幅度较大的波动,彻底告别上半年涨一阵跌一阵的走势,从6月底开始一直保持涨势。随着油价继续上涨,已经基本可以下一个判断,也是我们之前就强调过的:

由“口罩”和俄乌冲突共同推动的这一轮国际原油周期峰值还没过去,高价还将继续。

不过,有一个预期可能需要调整一下。从最近几个月的走势可以明显看出,产油国能够接受的油价“底线”发生了变化——70美元/桶。过去这个算得上是中等偏高的价位,几乎可以认为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产油国可以接受的油价底线,一旦下跌突破这个底线,他们就会采取强硬手段力挺价格。

同时,萦绕在国际油市上空的不仅是产油国的控制意愿,目前库存、成品油价格等等因素,都对油价起到了较强的支撑作用;相比之下,美联储和各个西方国家央行的加息预期,受到经济衰退可能性的制约,很难再对油价起到什么掣肘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会再度梳理一下目前国际油市的基本面,明确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01  需求,还是需求。

对于传统能源来说,一个很难避免的事实是,诸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的化石燃料的需求,可能在未来永久性地下滑。当然,这种判断在很长时间以来不绝于耳,但随着这些能源的价格接连创下新高,人们很容易反驳这些关于他们会迎来衰退的说法。

可事实就是事实。随着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这个过去二十年全球石油需求最大的引擎,正在向着更高效、更清洁的经济结构转型;光伏、风电,加上正在风行的电动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一点点替代传统的能源供需结构。这种演变的速度可能没有那么快,但它已经是既定的趋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就算全球各国政府从今年开始,不再出台任何清洁能源的政策、不再进行额外的能源消耗控制,化石能源需求的峰值也会在十年内出现。可以说,这个世界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接近历史性转折的时刻,将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提前到来。

真正理解这一点,是解释目前许多现状的答案,有助于分析原油市场的诸多现象。为何沙特和俄罗斯在今年供需本就偏紧的状况下,还要力推减产;再比如,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的勘探开发投资,即便在过去两年价格飞涨的情况下,依然看不到什么大幅扩张的迹象等等。

正是因为市场已经形成了化石能源需求峰值正在加速到来的共识,许多事情就变得有迹可循。

当然,需求的下降不会是迅速的,更不会是线性的,而是缓慢的、波动的。例如,短时间内的能源短缺,可能会增加化石能源的需求量;再比如,一些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势头,大幅度提升了能源需求量,导致全球总需求出现波动等等。

同时,正是由于这样的需求预期建立,能源安全也变得更具挑战性,不同国家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作为全球化石能源需求第一大国,中国并没有放慢化石能源开发的脚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产量都在逐年增长。特别是前两类能源,在前几年开始的增储上产战略下,所有的中国石油企业都在加大国内国际两个资源的开发投入,力求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不确定性加大的未来,尽可能保障国内的能源供应。

也是因此,简单地把需求预期变差和油价下降、投资减少之间画等号是错误的。全球的每一个国家,特别是经济大国,对于同样预期的应对方式都会有差别,有些甚至是南辕北辙。作为投资者,应该结合这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国际影响力等等因素综合判断,才能作出最科学的决策。

02  供给,两大国的“钢铁盟约”

正是基于无可辩驳、极其确定性的长期需求预期走弱,沙特和俄罗斯两个大国开始协同救市。

先别误会,我们绝对没有把沙特和俄罗斯之间在油价控制上的协同,影射成纳粹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狼狈为奸,只不过觉得这个“钢铁一般的合作”用在现在的沙特和俄罗斯身上特别贴切而已。

当然,如果是西方媒体的语境之下,这俩国家目前的协同状态还真有点那个意思。

先来看一个数据,这是过去十年的油价走势图。

资料来源:Bloomberg

从这张图里可以明显地看到,2015年之前和2022年之后,是最近的两轮油价高峰期。而夹杂在中间的,则是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和俄罗斯的两次合作破裂。2015年,为了在崛起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手中抢回失去的份额,沙特大幅度增产发动价格战;2020年,在“口罩”发生后不久,沙特再度发动原油价格战,而这次的目标则直指俄罗斯。

时过境迁,沙俄闹掰之后不久,两国就发现事情不太对,明明彼此有着非常广泛的利益基础——油价,却因为一些小的问题给彼此整得都挺狼狈。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国家开始对俄罗斯进行能源制裁,伴随着沙特脱离美国控制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两个原油大国开始形成了协同。

这种能源生产战略的协同,让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制裁时依然有着不错的原油收入,继续供着这个国家和乌克兰之间的拉扯;也让沙特有了更多的资本,投资国内的其他产业,培育除了原油之外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沙特,从建立与美国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相抗衡的赛事,到大肆砸钱请来内马尔和C罗加盟他们的国内足球职业联赛,沙特不惜投入在这些影响力强大的体育赛事上;与中国达成各类产业、投资上的合作,同时和伊朗冰释前嫌,力图在地缘政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切的动作都围绕一个核心点:就算没了美国,沙特依然能活得很好。当然,活得好,得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之上。为此,沙特和俄罗斯一起,把国际油价的底线推高至70美元以上,在过去,不到50美元/桶以下,很难说这个油价“低了”。

现在,压力来到了美国这儿。去年,为了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暴涨,美国把自己的原油库存降到了40年前的水平;今年,随着油价的持续上升,还能有多少的手段呢?

03  加息or not,两难的选择

自2022年以来,除了释放库存原油储备之外,应对油价高涨还有一个办法——加息。但是,加息并没有有效遏制通胀的预期,更没有对油价形成有效控制。

(过去十年10年期美国盈亏平衡通胀率)

资料来源:BEA

(过去十年布伦特油价变动)

可以看到这两张图里的走势,几乎是完全正相关的。根据基数效应,我们可以知道,当下的油价上涨,意味着未来通胀预期的下降,但事实是相反的。即便是接连加息的状况下,10年期美国盈亏平衡通胀率也有2.35%,这个水平可并不算低。

当地时间9月13日,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6%,涨幅高于此前一个月的0.2%。同比上涨3.7%,涨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为14个月来最大环比涨幅。但仔细观察这一数据不难发现,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4.3%,能源价格飙涨成为CPI涨幅扩大的主因。

在海的另一边,加息的靴子已经落地。9月14日,欧洲中央银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分别上调25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以来的第十次加息,加息后欧元区的利率水平已经达到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的最高点。

但是,上周末继续飙涨的油价,成为了对加息最为强硬的回应。在西方国家已经偏高的利率基础上,进一步加息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特别是欧洲,法德两国对加息的支持,极有可能损害周边国家正在扩张的财政状况,进一步加大经济衰退的可能。

更糟糕的是,加息控制不了沙特和俄罗斯挺价的意愿,更没办法缓解如今成品油的供需失衡。

长期以来,炼油一直是石油市场中可预测性较高的领域之一,但现在却因为气候政策陷入困境。特别是在美国、欧洲和新兴经济体,人们对于燃料的需求正在上升,但是炼油厂的新增产能正在下滑。

供不应求,成为炼油和下游环节的主旋律,这也就意味着,成品油环节的供不应求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加息已经很难对抑制能源价格上涨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了,即便能源价格高企,是否加息也将基于更加宏观的经济状况通盘进行考虑。根据市场预期,美联储在9月份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接近99%,后续是否进一步加息,还要看经济的预期。

最后,说回在目前油市的状况下,应该关注的几类标的。一类,就是像中石油和中海油这样,在国内有着高质量大型油田的石油开发企业,当然,中石油是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的主力,还能享受到后者现在一点点的油价折扣;另一类,是炼油企业,能够面向海外出口或在海外有炼厂的,如中石化、恒逸石化等。

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标题 : 危机再度来临,油市风雨已起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