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三桶油”刮起新能源风暴:重磅政策鼓励,万亿市场驱动

2023-03-28 17:12
环球零碳
关注

撰文 | Penn;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577篇原创

在碳达峰、碳中和转型目标下,拥有大量化石燃料资产的石油化工巨头如何转型,是一个全球瞩目的话题。如何在开展主业的同时发展新能源,成为摆在石油化工巨头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中国的“三桶油”来说,其实早已开始了大规模进军新能源的征程。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最近又加快了旧能源与新能源的融合。

为了助力油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油气行业增智扩绿,探索形成多能互补、融合发展新模式,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行动方案》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统筹推进油气供应安全和绿色发展,在稳油增气、提升油气资源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能源和低碳负碳产业发展,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生产用能替代,形成油气上游领域与新能源新产业融合、多能互补的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

这项重磅政策为石油化工巨头发展新能源指明了具体方向,也提供了多项有力保障措施,解决了油气企业开发新能源的后顾之忧,带来了诸多实质性利好。

在国家“双碳目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驱动下,作为我国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的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正在逐步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三桶油”在新能源业务拓展上各具特色,且侧重点各不相同。

中石油在陆上新能源开发、风光气电融合发展、电动出行领域颇有建树。

中石化凭借其在制氢来源、气液储运和氢能终端上优势,打通了上下游贯穿的“氢能全产业链”,努力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中海油则因具备丰富的海上工程资源和生产作业经验,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石油巨头在新能源领域的动作还在加速。据石油Link统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及第四大国营油企中国中化已相继成立了超40家新能源公司。

01 中国石油:涉猎广泛、多点开花

早在2021年,中石油就将绿色低碳纳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将新能源纳入公司主营业务。2022年,中石油又进一步发布《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提出构建碳循环经济理念。

近三年来,中国石油以战略布局加快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正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赛道上奋楫争先。2021年6月28日,中国石油成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投资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当时,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在揭牌仪式上强调,昆仑资本要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助力集团公司提升新能源业务比重,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自此,中国石油又先后成立了8个新能源公司,2个研究院,1个研发中心。其中2021年末,中石油迪拜、深圳、新材料三家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同时揭牌,引发业界密切关注。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石油则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新能源业务的步伐。2022年9月,中石油联合上汽集团、中石化、宁德时代等共同投资40亿元成立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租赁、换电技术研发推广、电池运营管理等领域。11月23日,中油绿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电池销售;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11月25日,中材科技公告称,控股子公司中材锂膜合计引入增资65亿元,其中中石化资本、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均进行了增资入股。

2023年3月6日,中石油四川西油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等。3月15日,由大庆油田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共同建立的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在大庆揭牌,这是中国石油首家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将加快推进两家企业在氢能、地热能、储能、智能微网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共同助推中石油集团实现新能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涵盖了发电、输电、供电、地热及氢能、低碳等多个方面,可谓是多面发展、多点开花。2022年,中国石油新建成地热供暖面积1006万平方米、新增风光发电装机容量110万千瓦,CCUS项目二氧化碳注入量突破100万吨。新能源业务正逐渐为中石油的绿色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02中石化:地热为引领,氢能为方向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目标指引下,新能源进入大发展时代,也将进入与传统化石能源大融合时代。中石化将继续有序推进新能源与主业融合发展,构建多能互补、协同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布局氢能、风能、光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提升非化石能源供给规模。

谈到中石化的新能源,就不得不提到新星石油公司。这家早在1997年就成立的分公司,是中国石化以“地热 +”为主营业务的新能源专业公司。自打它成立之后,中国石化的新能源布局也逐步展开。这之后中国石化分别成立了13个新能源公司,业务涵盖了地热、余热、余压、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利用。

到了2015年,中石化新星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后,中国石化逐渐把新能源业务的发展重点转向了氢能,并于2021年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积极布局氢产业链发展。公司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短短几年之内,中国石化围绕氢能产业的痛点和堵点精准布局,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上,一个没落,几乎都有所涉及。详见:石油巨头要做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当理想照进现实

2021年11月,中石化启动了全球最大的光伏绿氢生产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今年2月,中国石化启动了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投产后制氢能力达3万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万吨/年。新疆库车2万吨/年绿氢示范工程氢工厂主体已建成,预计今年6月底投产。

目前,在中石化探索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氢能发展走在行业前列,光伏发电站、充换电站双双突破2200座,累计形成地热供暖能力近8500万平方米,建成投产亚洲唯一一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装置,“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03中海油:聚焦海上风电,探索多能互补

中海油具备丰富的海上工程资源和生产作业经验,因此在开发海洋能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早在2005年,中国海油就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涉及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氢能、煤化工和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总投资多达百亿元。此后,经过多年摸索尝试,直到2019年,中国海油才走上了大力发展风电的道路。

2019年初,中海油股份公司的发布会上,中海油提出将探索海上风电业务,以配合全球能源行业低碳发展趋势。同年5月,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等。时隔十三年,中国海油重新回归海上风电业务,公司成立两年后,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投产运行。

2021年1月,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成立,重点培育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动海上风电,探索分布式能源、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随后,2021年12月至2022年,中国海油曾在短短9个月时间内,于“新能源大棋盘”上连落四子,聚焦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地热、氢能等业务,建设中海油特色的综合能源公司。与此同时,中国海油已与海南海控能源、中电集团、深圳能源、西门子能源及三峡集团等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重点企业开展合作。

2023年3月21日,中海油环渤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在仪式上指出,该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油开启了加快环渤海区域新能源产业布局的新篇章。汪东进还提出聚焦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稳健发展环渤海区域海上风电等业务,探索打造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在《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中国海油提出力争2028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根据中海油披露的新能源投资发展计划,“十四五”期间,中海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占比将达5%-10%。到2025年,目标获取海上风电资源500万千瓦到1000万千瓦,装机150万千瓦;获取陆上风光资源500万千瓦,投产5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

04旧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是大趋势

除了众人熟知的“三桶油”,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第四桶油”中国中化近年来也进行了新能源业务的积极探索。2017年以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多个锂电公司以促进新能源业务发展。2023年3月10日,中化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中化在雄安成立的首家新能源公司。该公司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业务为基础,在氢能、光伏等多领域开展业务探索。中化能源董事长、总经理钟韧表示,此次揭牌标志着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迈入新阶段。

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目标指引下,以“三桶油”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企业正在极拥抱新能源大发展时代,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布局谋篇,将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进行融合发展,探索新能源产业发展利用模式,借助新能源产业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践行绿色转型。未来,新能源业务也将为传统石油工业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参考文献详见公众号环球零碳)

关于我们:

       原文标题 : “三桶油”刮起新能源风暴:重磅政策鼓励,万亿市场驱动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材料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