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情报NMT丨 原料用能“松绑”,有点耐人寻味
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的重要举措,对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至此,许多化工企业心里的结才终于解开。想要了解通知背后对哪部分行业造成了哪些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先知道“原料用能”究竟是什么?
原料用能与燃烧用能
什么是原料用能?简单说,原料用能是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即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非能源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比如,企业以原油为原料生产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用到的原油就属于燃料用能;若企业以煤炭、石油或天然气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合成氨等产品,用的能源就属于原料用能。
为何要对原料用能和燃料用能进行差异化管理?在化石能源使用中,直接燃烧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原料用能与燃料用能则不同,在碳排放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作为原料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并没有被“烧掉”,而是在工艺系统中密闭转化为其他产品,带来的碳排放远远低于燃料用能。同为能源消耗,如果把原料用能简单视作“燃烧”来计算碳排放,显然并不科学。据国盛证券研报,能源产品转化为原料,它并不是100%的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气中,一般只有20%排放,80%转化成原料。
为原料用能“松绑”?政策本意莫误读!
过去,把原料用能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能源统计及管理工作还不够精细化的现实条件下一种不得已的做法。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作为我国控制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一项政策工具,在近年来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在统计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以及根据能源消费量核算碳排放量时,对于能源的用途是不加区分的。
2021年9月份,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全国多个省份出现限电,“一刀切”削减用能总量导致一些化工企业被迫停产,部分省份黄磷、纯碱、醋酸等上游基础化工原料、中游医药中间体、兽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等生产受限,市场供应紧张,大宗化学品市场价格出现了频繁剧烈波动,产业链供应链扰动明显。更严重的是,受制于用能指标,一些国家亟须的新增化工项目长时间卡在审批环节,无法启动。
所以,《通知》明确指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并着力夯实原料用能数据统计核算基础,强化原料用能数据报送、核算与统计等工作。这将为获取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提高我国碳排放核算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保障企业稳定运营和安全生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从而提升我国重点用能行业在未来面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时的应对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规避潜在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原料用能扣减不是鼓励各地盲目发展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项目,并不意味着原料用能可以无限制、无效率地使用,更不能放松对原料用能的节能提效工作;相反,节能审查、节能标准等仍要对原料用能消费划定红线、产生约束。能源消费并非没有“天花板”,我国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节能仍是重要的一环。
其次,这些企业将有望收益!
绿电&光伏电池片:对于光伏来说,原材料硅料以及工业硅在生产过程中耗能较大,此前扩产受限,华安证券认为,此次会议中表示新能源用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未来硅料环节扩产将更加顺畅。
煤化工&石油化工: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意味着化工项目所需能耗指标大幅下降,此前许多卡在审批环节的项目有望获批,预计明年初有望迎来许多龙头扩建项目的审批落地。
参考来源:
1.原料用能“松绑”,释放哪些信号?
2.什么是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何重要意义?
3.分析师喊出两大行业迎“重大利好”,一文了解刷屏的“原料用能”到底是啥?
4.原料用能扣减是“开口子”?政策本意莫误读!
原文标题 : 新材料情报NMT丨 原料用能“松绑”,有点耐人寻味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康耐视-基于Al和计算成像技术直播活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汉高直播】导热类材料在电源及储能行业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干货!】金升阳国产电源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太阳能光伏组件创新技术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红外高温仪在光伏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