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聚乳酸(PLA)市场供给现状分析 现存产能较少且主要进口泰美两国产品
聚乳酸行业主要品牌:NatureWorks、华信新材(300717)、国立科技(300716)、丹化科技(600844)、金发科技(600143)、万华化学(600309)、金丹科技(300829)、中粮科技(000930)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主要公司聚乳酸(PLA)产能排名、中国聚乳酸(PLA)进口金额、中国聚乳酸(PLA)进口国家占比
聚乳酸有着良好的可降解性,美国PLA公司世界产能第一
聚乳酸(PLA)是一种可完全降解的生物基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如:包装袋、农作物用薄膜、纺织纤维和杯子。聚乳酸所制的包装材料起初造价较高,但如今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包装材料之一。PLA原料来源于玉米、小麦等可再生植物资源。废弃后的聚乳酸可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且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普通塑料相比可减少60%,其有优越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由于限塑力度再加强叠加“碳中和”时代来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美国NatureWorks是目前已投产产能最大的聚乳酸生产商,于1997年由美国陶氏化学与Cargill(嘉吉)合作成立,当时叫 Cargill Dow Polymers(简称CDP公司),后更名为NatureWorks公司。NatureWorks在2001年建设了世界最大的聚乳酸生产工厂,是目前全球聚乳酸年产量唯一达到15万吨的企业,其产能占比全球的30%左右。NatureWorks还筹划在东南亚建7万吨的分厂,原料主要是玉米淀粉。
中国PLA发展较晚,PLA进口的主要国家是泰国和美国
与美国NatureWorks早在2001年就大力建设PLA产能相比,中国的PLA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20年,我国大部分企业的PLA年产能均在5万吨以下;且由于PLA制作中的丙交酯合成技术的高壁垒性,导致中国聚乳酸全产业链仍在建设中。国内许多企业正在大力研发丙交酯生产技术,试图攻破 PLA 产业技术壁垒,打通“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增强成本优势。例如,金丹科技和南京大学正在打通“乳酸-丙交酯”产业链,尝试生产中间体丙交酯,中试结果良好。然而目前中国的PLA和丙交酯生产力仍然跟不上中国的需求量,因此中国PLA较为依赖进口。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聚乳酸进口金额为8213.8万美元,同比增长40.5%。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中国聚乳酸主要进口地区为美国、泰国和中国台湾。2020年中国聚乳酸进口数量最多为泰国地区11911.7吨;其次是美国地区进口聚乳酸数量10888吨;再次是中国台湾进口聚乳酸数量573.5吨。
2020年中国聚乳酸从泰国地区进口金额为4173.9万美元,占比超过一半为50.8%;从美国地区进口金额为3068.9万美元,占比为37.4%。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原文标题 : 2022年中国聚乳酸(PLA)市场供给现状分析 现存产能较少且主要进口泰美两国产品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康耐视-基于Al和计算成像技术直播活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汉高直播】导热类材料在电源及储能行业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干货!】金升阳国产电源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太阳能光伏组件创新技术在线峰会
- 1 关税冲击半导体产业,这一细分领域可能影响最大
- 2 Covation Biomaterials瑞讯生物材料在中国国际橡塑展上发布全新一代生物基PTMEG
- 3 安森美韩国SiC工厂投资终止:战略误判,无奈止损
- 4 科思创开启车用材料循环革命,并领航低空经济材料创新!
- 5 【聚焦】复合磷酸铁钠(NFPP)目前已实现产业化量产 行业标准处于制定中
- 6 石英,谁是盈利最强企业?
- 7 TOPCon金属化工艺,效率跃升的“最后一公里”
- 8 【洞察】4,4’-联苯二甲酸(BPDC)应用领域广泛 我国研究取得新进展
- 9 【深度】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应用空间广阔 我国供应能力正不断提升
- 10 PEEK轻量化材料,谁是盈利最强企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