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活检再添“神器” 纳米金颗粒来助力
2015年,液体活检作为精准医疗的一项新技术被《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评选为年度十大突破技术,2017年仍热度不减,入选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兴技术榜单”。
2016年1月11日-1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JP摩根健康医疗年会上,一个名为Grail的生物技术公司发布公告称,将“通过血液筛查发现那些没有症状的早期癌症患者”,并计划在未来3年将肿瘤全面检测推广开来。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生物工程及纳米技术研究所Matt Trau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纳米金颗粒,助力目前的“滴血验癌”,该研究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
图丨滴血验癌的基础:循环肿瘤细胞
图丨循环肿瘤细胞
在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滴血验癌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即循环肿瘤细胞。肿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其中的一些肿瘤细胞会随着血液、淋巴液循环进入到整个体循环当中,因此探测这些游离的肿瘤细胞则可以十分有效的检测到人体究竟是否有肿瘤存在。
但是如何将这些循环血液中的肿瘤细胞与其他千千万万个正常细胞区分开来成为摆在各国肿瘤研究者面前的难题。从血液中直接抓取肿瘤细胞十分困难的,因此追寻血液中的肿瘤细胞碎片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目前的研究显示,肿瘤细胞碎片中的DNA或者某些RNA及某些关键蛋白可以作为其肿瘤标记物,但是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的人体细胞具有同源性,很难区分其特异性表达。
为此,Matt Trau教授发现,可以借助表观遗传学上的某些变化辅助肿瘤的诊断,而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当属DNA的甲基化修饰,而Matt Trau教授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DNA甲基化较正常的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因此,这些甲基化修饰可以作为探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标价物。
在明确了捕捉对象后,如何捕捉到这些微小的甲基化改变成为了团队的下一个难题。
图丨纳米金颗粒助力甲基化基团的捕捉
首先,由于肿瘤细胞存在特异性的甲基化基团,这导致整个循环肿瘤细胞DNA的3D折叠结构与正常细胞的DNA3D折叠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结构差异性导致他们对于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不同,借助这一点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纳米金颗粒筛选系统。
肿瘤患者的血液流过纳米金颗粒时,由于其DNA特殊的3D折叠结构可被纳米金颗粒制成的金箔所吸附,再测量这些金箔的电化学特性便可探测到肿瘤细胞的DNA。这一过程竟然可将整个滴血验癌过程缩短至10分钟。
值得一提这里的纳米金(nanogold)即指金的微小颗粒,其直径在1~100nm,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且不影响其生物活性。
1971年Faulk和Taylor首次采用免疫金染色(immunogold staining,IGS)将兔抗沙门氏菌抗血清与纳米金颗粒结合,用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的表面抗原,开创了纳米金免疫标记技术。
现在纳米科技的兴起,纳米金粒子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在许多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由于不存在内源酶干扰及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等问题,纳米金粒子作为标记物或显色剂应用于免疫诊断和免疫分析中,逐渐取代传统的三大标记技术,也逐渐有取代酶联免疫分析等检测方法的趋势。
图丨特殊DNA 3D折叠结构与金箔的反应
紧接着,研究者继续改良了这一系统,当肿瘤DNA经过这些纳米金颗粒时,溶液会立即变色,更为直观的反映了肿瘤侵袭的情况。到目前为止,研究团队已经筛查了200多种肿瘤类型,其总体准确率高达90%!
图丨整个纳米金颗粒探测系统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进行,相信会有更为准确且快捷的肿瘤探测装置。在对肿瘤细胞进行更为特异性的分析后,可大大提高这套系统对肿瘤细胞探测的准确性和间接性,其未来的临床应用潜力巨大。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康耐视-基于Al和计算成像技术直播活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汉高直播】导热类材料在电源及储能行业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干货!】金升阳国产电源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太阳能光伏组件创新技术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红外高温仪在光伏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