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
-
【聚焦】四元前驱体可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我国相关专利数量不断增加
NCMA系四元前驱体具备储存性能好、循环性能佳以及倍率性能好等优势,属于新一代四元前驱体材料,未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备过程中获得应用。 四元前驱体,指由四种金属元素的盐类或化合物组成的前驱体材料
-
【洞察】预镁硅氧负极材料行业发展速度有望加快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目前,预镁硅氧负极材料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无法满足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生产需求,这是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预镁硅氧负极材料,指预先在硅基材料中引入镁元素而制成的电池负极材料。与传统石墨负极材料
-
【深度】磷酸焦磷酸铁钠(NFPP)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我国产业化进程有望加快
磷酸焦磷酸铁钠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结构稳定性好、可逆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未来随着应用需求增长,磷酸焦磷酸铁钠行业发展速度有望加快。 磷酸焦磷酸铁钠(NFPP),指含有焦磷酸根的离子型化合物,化学式为Na?Fe?(PO?)?P?O?
-
-
【洞察】化学电离(CI)是离子源技术一种 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反应气需要具备不与样本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能,选用不同反应气,电离反应效果存在差异。 化学电离(CI),是质谱离子源技术的一种,通过离子-分子反应实现电离,即采用试剂离子与样本分子进行反应的原理来实现样品电离,属于软电离技术
-
【聚焦】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优缺点明显 产业化步伐加快
对比来看,过渡金属硫酸盐系列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是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主流路线。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是目前钠离子电池三大技术路线之一(其他两大技术路线分别是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类化合物)。聚阴
-
-
-
新型的纳米材料有望将锂离子电池性能提高10倍 助力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近日研究出新型的硅基锂电池,将硅作为负极代替传统的石墨,与当前电池电芯产品相比,其充电容量(charge capacity)翻了10倍。
-
新复合氢化物锂超离子导体问世 有望催生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设计氢簇(复合阴离子)结构实现的这一新材料,对锂金属显示出了极高的稳定性,使锂金属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的最终阳极材料,催生出迄今能量密度最高的全固态电池。
-
深度解读金属离子迁移现象
金属离子迁移的定义在电极间由于吸湿和结露等作用,吸附水分后加入电场时,金属离子从一个金属电极向另一个金属电极移动,析出金属或化合物的现象称为离子迁移。
-
行业管理办法不仅重视技术创新更鼓励智能环保 让锂离子电池发展更有“理”
面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加强管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信部近日公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本)》,新文件已经于2019年2月15日起正式施行。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挺“锰” 或取代锂电池
南京理工大学夏晖教授与中外团队合作,首创结构设计和调控方法,在锰基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上。
-
新型阴极材料使锂离子电池的储能增加三倍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已经找到了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方法,这可以使电池更耐用,并扩大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该团队研发出一种能够使锂离子电池电极能量密度增加三倍的阴极材料。
-
NiWest助力GME加快开发锂离子电池原料市场
澳大利亚矿商GME Resources 发布了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其NiWest镍钴项目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
Nano One Materials专利技术降低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
Nano One Materials 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温哥华的科技公司,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专利技术,用于降低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提高储能,促进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材料的开发。
-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已经看到能量密度的“天花板”了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已经看到能量密度的“天花板”了,高镍材料、碳硅负极的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应该在300Wh/kg左右,正负不超过20Wh/kg。
最新活动更多 >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在线会议观看回放>>> AI加速卡中村田的技术创新与趋势探讨